一块屏幕、一部手机,全面“掌”握农业生产信息;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城……在黔江区,随着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数据正在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智能设备。
(资料图)
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是种植优质猕猴桃的适宜区域,目前有猕猴桃种植基地3万亩。中塘镇兴泉村是黔江区最早发展猕猴桃的村,黔江区的猕猴桃产业从这里起步,也是种植面积最大的村。
7月7日,走进中塘镇兴泉村仰头山现代农业示范园,7300亩猕猴桃已大面积挂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稍稍留意,你会发现猕猴桃园里有一根类似于公路旁,360度旋转的摄像头杆子。原来,这是一台小型气象监测站,不仅能采集附近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降水量等数据,还能采集土壤中的湿度、温度、酸碱度等数据。
重庆三磊田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彭文平表示,几千亩猕猴桃,由“小绿果”变身“致富果”,与大数据密不可分。
彭文平口中的“大数据”,叫做猕猴桃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摄像头、环境检测设备对果园进行实时信息跟踪,可对7300亩猕猴桃果园进行实时监控。
气温、风力、土壤酸碱度、二氧化碳含量……在后台的显示屏上,相关数据实时滚动显示,一目了然。只要通过这些数据,便能实时了解猕猴桃的生长情况,如是否需要浇水、成熟度如何等,并适时调整,从而保证猕猴桃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甚至,高清360°监控摄像头,还可以观察叶片生长状况和果园的病虫害情况。
“平台连接手机终端,只需要手机上点几个按钮,相关智能设备就能开始自动作业,既省去人工,投入也能降低,最重要的是能提高产量。”彭文平说,有了大数据,施肥、浇灌在内的整个种植生产过程都在“大数据”监控之中,什么时候剪枝、浇灌、采摘、存储,心里更有数了。管理果园也不再后知后觉和被动应对了,而是可以提前观察和预防,从而保证最佳状态。
在仰头山现代农业园,不只是猕猴桃种植环节实现了科技引领,销售环节也不例外。彭文平介绍,部分猕猴桃在销售端已实施二维码追溯体系,每一盒包装都有一个二维码“身份证”。拿出手机,只要扫描一下猕猴桃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显示出产地在哪,田间管理、采摘时间、出库时间等信息,全程跟踪,全程溯源。
可溯源体系为猕猴桃上了一把数据安全锁,透明的数据让消费者知晓,产自黔江的猕猴桃的有机绿色种植方式,管理者也可以凭借这套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将农产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黔江猕猴桃产业对大数据的利用还不止如此,彭文平表示,未来还会将育苗生产线、西南地区首条花粉生产线、冷链物流、深加工等领域,“嫁接”大数据平台,实现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
在黔江,猕猴桃产业插上“大数据翅膀”,其实仅仅是大数据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的典型之一。在城南街道李家溪,如果你走进由黔江区委网信办与重庆今王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互联网基地,对大数据助力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美好前景,便会有直观的感受。
用指尖划动大屏幕,在线订阅的收购行情了然于胸;打开手机App就能实时查看农作物长势……如今,手机成了农民的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这背后,数字经济铺就的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路”功不可没。
“村民送来的土鸡蛋、干花生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可以到达全国各地的餐桌。”据重庆今王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郑登全介绍,基地涵盖了“农掌柜”电商扶贫产品馆“线上+线下”平台、扶贫大数据中心、农产品供应链优化中心、短视频+直播电商培训中心等,共服务全区55家企业129类产品,带动消费扶贫2000余万元。
大数据助力农业产业,振兴了乡村,受益的是老百姓。近年来,黔江区稳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行政村实现通光纤网络率100%,乡镇街道建成电商服务站30个、电商服务点165个,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记者 费玉琼 文/图)
上一篇 : 弥渡县人民法院举办开放日活动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