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鱼哥
编辑|比奇堡
在社会资本领域,对社会网络效应研究围绕工具性行动和表达性行动展开。
(相关资料图)
一般来说, 社会行动是出于工具性或表达性的目的 ,在这两类行动中, 要么是为了获得额外的资源,要么是为了维持现有的资源。
表达性行动的互动既是目标又是手段,往往无法区分。
而 把获得额外资源的动机叫做工具性行动 ,是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目标和手段不同,会产生增加的资源,获得额外的社会资本。
林南认为 这两种行动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所提供的资源。
由社会网络提供的资源不同于个人自身的资源,它嵌入在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 因某种社会关系的存在能动用网络中嵌入的资源,不同的行动需要不同的社会资源。
对工具性行动来说,挖掘社会网络中的资源,动用社会资本,获取和利用众多广泛的社会资源是有利的, 社会资源对工具性行动的结果有积极的影响。
表达性行动,是为了维持而不是获得个人资源 ,主要通过与自我相似特征和生活方式的人情感寄托和表达互动来实现。
从同质性原则上看, 成功的表达性行动更有可能通过紧密的联系发生。
通过对社会关系网络的投资和经营,才能获取有用的社会资源,从而发挥社会资本在工具性行动和表达性行动中的作用。
林南在扩展社会关系强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关系的强度应该相对于自我所采取的行动来评价。
强关系通常是长期稳定的信任和互惠的情感关系,是最可靠和最值得信赖的关系 ,获得社会资源更有利,更容易获得表达性行动支持。
而 弱关系可能是来自不同社会圈层的互动 , 特别是与更高层次位置占据者的互动,能接触到多样化的信息和掌握有价值的资源,对工具性行动更有利。
从社会资源理论的角度来看, 工具性行动使用弱联系会带来多样化的社会资源 ,促进行动的成功;表达性行动使用强关系能调动同质性资源,增加行动成功的可能性。
在社会结构和行动者之间界定社会资本,认为 社会资本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经由与关系人之间的关系,个人可以动员和获取关系网络中的社会资源。
通过对社会关系的投资来增加个人目的性行动的效果,维持现有的资源和获取额外的资源,做出理性的选择和行动策略。
社会资本的研究对象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起作用的是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包括 有用的信息、社会影响力、社会保证和强化身份和认同感的社会资源 ,这四个因素解释了社会资本在工具性和表达性行动中的起作用的机制。
社会资本的概念强调三个组成要素: 嵌入的资源 ,即 嵌入在职业等级制结构和网络结构中被社会共识赋予的有价值的物质和符号资源。
社会等级制结构, 即 社会职业等级结构,作为宏观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暗示社会资源的分布不均,解释劳动力市场中社会资本带来的回报效应。
目的性行动 ,即行动目的是出于工具性还是表达性。
社会资本最典型的效用是社会资本与地位获得之间的实际意义,也就是 社会资本在劳动力市场运作中所带来的回报,即社会资本的工具性回报。
社会资本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结果,关系强度对劳动力市场结构有因果效应,关系人特征也会影响求职过程。
在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中,拥有关键有价值的信息尤为重要。
研究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性——人脉资源发现, 拥有良好联系的求职者应该比没有联系的求职者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
总的来看,以社会资本的概念引入,是因为 社会资本在社会支持的文献中有交叉使用,都是基于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提出来的。
而关系网络作为原因影响社会后果的研究大致分为两块, 一个是社会资本,一个是社会支持。
传统意义上讲,特别是林南在社会学领域做的社会资研究, 主要针对的就是社会流动,也就是社会资本影响求职地位的获得。
另一块就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结果指向个人的心理健康。也就是 研究研究针对社会支持这个领域,探究社会支持如何影响心理健康。
把关系网络作为原因,影响的结果中关于心理健康的问题 。相比社会资本带来工具性行动的回报,表达性行动主要通过社会支持来获得。
在表达性行动中,期待得到的回应是表达性的,拥有与他人分享情感需求的合理性,并得到情感支持,从而缓解情绪障碍促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代表心理状态和情绪的一种结果,反映一种表达性的需求,它的维持和提高需要表达性行动。
保持心理健康的状态,需要理解和欣赏彼此之间关系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动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支持资源。
发挥社会支持在表达性行动中的作用, 缓解生活压力事件带来的冲击,化解情绪障碍,保护身心健康。
社会支持作为对人类健康有益的社会因素已得到广泛的承认 ,关注社会因素在心理健康过程中的运作方式,理解和促进心理健康过程中所涉及的社会和结构因素。
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分析表达性行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社会支持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影响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过程机制。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理论回顾
(一)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
起初,对社会支持研究兴趣主要来自两位杰出的内科流行病学家——卡塞尔和科布。
卡塞尔和科布回顾现有的研究,证明 社会关系和支持对维持健康的中心作用,强调它们有可能缓解心理压力和其他潜在危害心理健康的影响。
基于对社会支持文献的梳理,其中提到生活事件与生理和心理上痛苦之间的联系,研究者们提出 测试社会支持缓冲生活事件的生理和心理影响的假设 。
社会群体特征也影响个人心理健康水平, 群体规范的特征实际上是影响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方式。
群体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压力影响个人预防性健康行为, 不同的社会群体在规范行为和施加压力上呈现不同的影响力。
来自强关系的社会群体的群体压力大于弱关系社会群体的群体压力 ,施加的群体压力在预防健康行为方面起重要影响,为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供社会规范并施加压力。
而社会群体的行为规范对健康行为的约束,Umberson,D提出 “健康行为的间接和直接的社会控制形式”。
间接的社会控制通过对社会规范的自我调节来实现 ,可能是出于对他人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直接的社会控制就是促进和加强具体的健康行为。
社会规范调解和约束个人的健康性行为,阻止某些事件的发生或剧烈生活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提供缓冲效用。
随着现代社会转型发展,家庭结构和功能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家庭是个人情感状态最为私密的空间,表达性欲望和需求在家庭空间中得到最本真和直白的诠释。
来自亲密型强关系的家庭关系,是个人获取社会支持最有效的途径。
不论是来自表达性支持的渴望被关心和理解还是从物质方面得到援助的工具性支持, 家庭支持在减少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
缓冲效应
研究发现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缓解或缓冲生活压力事件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主要存在两种效应——主要效应和缓冲效应。
关于缓冲假说,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方法问题。理论上 主要关注社会关系的数量和质量与健康状况的因果关系,社会关系和支持对健康福祉的影响。
方法上, 主要解释社会关系通过压力和健康之间关系的缓冲效应或通过对健康的主要影响而有益于心理健康。
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网络关系,社会支持也是多维度的概念内涵 ,通过许多潜在的方式影响身心健康状况,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两种效应的过程机制。
许多研究已检验 社会支持在缓冲生活事件对身体或心理影响中的作用。
Dohrenwend,B.S.提出“社会支持是压力的反应机制”。 生活压力源与社会支持有密切的关系,既取决于不同的反应能力,也可能与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等有关。
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个体的对压力源的反应能力较强,而 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个体对压力源的反应能力较弱。
也就是说, 生活压力事件引发对社会关系网络中社会支持的动员。
还有研究集中在缓解持续性生活压力源中的作用——长时间的持续性心理障碍和冲突等问题。 由于在某个时间点测量社会支持,会得到社会支持缓冲效应的不充分检验。
先前存在的心理障碍可能决定个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和他们对重大事件的经历。也就是说, 社会选择过程可以解释支持和事件的直接影响,也可以解释缓冲效应。
林南通过对抑郁症流动量表的建构,对潜在抑郁症的检查有助于理解抑郁症的原因机制,发现 心理状态的变量与生活压力事件与强关系连接的社会支持有关。
(三)“承受范围能力”对社会支持的影响
社会资源理论认为, 行动者与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强度,影响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被激活,并获得各种社会支持的类型。
当面对压力情景时, 一般有以问题为中心对的处理策略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处理策略。
以问题为中心的处理策略主要通过提供压力事件的解决策略和应对方式,帮助受困者评估反馈压力问题,直接干预压力源。
这是社会支持在压力事件与健康状况的因果关系链条环节发挥作用的机制。
以情绪为中心的处理策略主要通过表达性支持行动起作用。
当突发生活危机事件时,通过提供表达性语言资本的支持,陪伴理解受困者,倾听受困者的心声,宣泄情绪表达不满和需求,接受成为最常见和最有益的反应,情感寄托的支持策略。
这是社会支持作用压力事件和心理健康因果链条上的另一个环节, 直接作用压力事件本身,让受困者对压力事件的主观评价更加积极,提高自我应付能力,转变认知偏差。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一般都是积极,但值得注意的是, 来自强关系的支持可能带来社会支持的反作用。
若强关系的支持后果令关系人付出更多或损失更大时往往会加重受困者的心理压力,会再次伤害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支持的程度和作用能与受困者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相符, 能和受困者情感共鸣或有共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个案1中的受困者在与朋友交谈的过程中,不但没有缓解心理压力,反而使交谈下来之后更加压抑。
这一点证明承受范围能力假设, 真正使支持发挥作用的条件是真切的感受到受困者的心声,并符合受困者自身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能理解并接纳受困者。
所以, 对社会支持的承受范围能力假设的修正是和受困者同样的情感价值取向,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表达性情感支持。
在突发生活压力事件过程中, 不同种类的社会支持资源会被动员,为了避免对受困者再次伤害,影响其心理状态 。
在访谈个案3中的受困者时, 来自亲密关系如家庭父母的支持最重要,最易接受 ,其他人的支持都对受困者个人来说都是压力源。
受困者的生活经历形成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不论来自强关系还是弱关系的支持都对个体产生更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只有符合受困者个性特征和行为价值观念的支持对受困者来说才是最有用的。
表达性的社会支持和工具性的社会支持, 强关系对支持的影响要控制在关系人和受困者双方都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采取支持行动。
“承受范围能力”这里既指向对于关系人来说,要在关系人能提供支持的范围内且让关系人损失不大, 对于受困者来说,要让受困者能接受支持且心理没有负担。
其次, 修正承受范围能力假设,承受范围也包括提供的支持方与受困者有相似的行为价值观念和情感价值取向。
情感共鸣的表达性支持更能让受困者接受,对改善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更有利。
研究结论
研究利用过程追踪的研究方法,打开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因果关系黑箱,关注社会支持影响心理健康的过程机制。
通过个案的经验证据内部推理,检验因果过程, 明确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在对包含因果“过程”的个案进行追踪深入分析。
揭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的条件性作用过程和理解因果机制的影响因素,复杂的因果过程被检验、修正和补充。
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在压力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因果关系链条的两个环节发挥作用, 一是社会支持直接作用压力事件。
通过获得社会支持改变认知偏差,对压力事件的主观评价更加积极 ,调节心理刺激同心理疾病联系的个体意识和心理特征,转变意识倾向性。
提高自我应付能力,减少对压力事件严重性的评判, 积极应对压力源的破坏性,也叫社会支持的主效应。
另一个作用环节在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 ,不是直接作用压力事件,而是通过发挥压力事件与社会支持的交互影响。
从而对心理健康起到保护作用,也叫社会支持的缓冲效应。
这种应对策略又叫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主要分析压力情境 ,评估压力事件的破坏性,反馈压力问题,直接干预压力源,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行为指导。
对支持提供的关系人来说要求较高, 不仅要求与受困者有相似的经历建立信任互惠关系,也要求与受困者能共情理解,同理心维护心理健康。
要达到社会支持效果的最大化,也受到受困者理性行为特质的影响 ,理性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对关系人的意见建议采取接纳的态度,能转变认知偏差,重塑认知结构和价值取向。
这不仅与受困者的生活经历、教育程度、思维方式有关,也与接触到支持的形式相关。
或许来自榜样的力量或其他个体或社会的影响力,无形中指导受困者的选择和行为应对, 建构积极的角色认知和支持认知,抵消个体的不安和紧张心理。
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并不是简单的因果过程, 受到关系人特征属性和受困者特征属性的影响。
上一篇 : 报道:辽宁夺冠后阵容恐瓦解
下一篇 : 最后一页